歐洲“雷曼時刻”倒計時


歐洲“雷曼時刻”倒計時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蓮•邰蒂 報道 2011-08-08 (www.ftchinese.com)
我在幾周前寫過一個專欄,警告投資者今年夏天不要安排長假。
遺憾的是,我說對了:剛剛對美國債務上限戲劇的解決松一口氣,市場就開始轉向擔憂歐元區。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把它稱為8月詛咒:正如2007年和2008年(或1997年和1998年)那樣,高層領導休假和市場交易清淡可能誘發新一輪震盪。
但是並非只有夏季的氣溫具有歷史上的相似性;從紐約的視角看,歐元區故事演繹的方式,讓人覺得與2008年下半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發展軌跡不祥地相似。看看以下相似點:
● 當希臘首先開始震盪時,許多政策制定者(以及一些投資者)試圖淡化它的影響,因為與全球市場相比,希臘市場非常小——外資持有的中央政府債務不到2000億歐元。同樣,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資產分別為6000億美元和4000億美元,與美國金融行業的整體規模相比也很小。
●同樣,當危機爆發時,歐元區政策制定者最初假定,問題在於流動性,而非償債能力問題,並將問題歸咎於“投機者”。因此他們再三推出膏藥(或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案,試圖推遲做出艱難決定,掩飾分歧。這類似於美國當局在2007年末的做法(還記得時運不佳的“超級結構性投資工具”(super-SIV)計劃嗎?)。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在歐元區和美國都沒有成功:盡管每次新的聲明都會讓人感到些許欣慰,但投資者堅持呼喚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 這迫使歐元區一些領導人進入一個新階段,承認一些被他們長期否認的事情:即有必要重組希臘債務,而且並非任何國家都會得到紓困。從某種層面上說,這是明智的;現實最終開始發揮影響。但另一方面,它讓危機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再次類似於2008年的情形。因為歐元區各國政府所做的,是把投資者推上關鍵的心理“不歸路”,讓他們意識到,曾經看起來無風險的資產如今帶有信用風險。就震驚程度而言,這種做法或許可媲美美國政府在2008年夏季決定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一個神聖的假設正被推翻;投資者不再知道該信任什麽。
● 並不令人意外的是,這正造成恐懼感蔓延。歐元區債券的傳統投資者(就像在2008年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債券或AAA抵押貸款資產的投資者一樣)在評估信用風險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因此,他們覺得很難判斷哪些國家“安全”,或者如何為風險定價。更糟的是,幾乎沒有什麽投資者(甚至監管者)真正理解歐元區各銀行相互關系的復雜網絡。問題不僅僅在於貸款和持有歐元區債券;有關信貸衍生品敞口的實時具體數據有限。要理解一家銀行的真正“全國”風險敞口是困難的,因為最近幾十年銀行已不再用這種方式來衡量風險。
● 隨著這種恐懼的蔓延,2008年的另一個幽靈再度現身:短期融資風險。正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篇精彩的論文所指出的那樣,歐元區體系的結構鼓勵其金融機構變得嚴重依賴短期融資;例如,最近歐盟銀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壓力測試所覆蓋的90家銀行,需要在未來兩年內為5.4萬億歐元的債務安排再融資,相當於歐盟(EU)區內生產總值(GDP)的45%。直到不久以前,由於歐元區的隱性道德風險(各方假定沒有一個國家會違約),滾轉這些債務頗為容易,如今這一假設已破碎。因此,資金外逃加速的風險正日益上升。短期資金可能會枯竭,就像2007年以美元為結構的投資工具以及2008年貝爾斯登和雷曼的遭遇一樣。特別是在信用評級機構不可預測的行動正(再次)加劇市場擔憂的情況下。
那麽,接下來會像2008年一樣,出現全面金融崩盤嗎?如果投資者突然發現一些此前被忽視的互連風險,恐慌會蔓延嗎?只要記得,在雷曼破產後,人們發現倫敦的對沖基金資產沒有受到保護時發生了什麽;不透明的金融合約中的法律條款有時可能至關重要,但後果無法預測。
這會讓一個悶熱的酷夏變成一個多事之秋,然後再進入一個“實體經濟”受創的嚴冬嗎?我強烈希望不要這樣。但沒有人可以否認,用歐元區核心國家法國的一句話來說,現在似曾相識的感覺日益強烈。金融之神可能會低聲笑起來。然後哭泣。
譯者/何黎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004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0004/?print=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