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6的文章

長照的計劃 政客的提案

長期照顧政見成為總統與立委選舉關注焦點之一,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分析各政黨長照政見後發現 ,國民黨、民進黨政見最務實,推動長照責任國家化;親民黨以三代同堂為主軸,另外七小黨也有提出不乏創意的長照政見,值得我們肯定。 理論上,長照政策是一個跨黨派的公共政策議題,然選舉畢竟是選舉,藍綠政黨提出的長照政見竟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如蔡英文提出「公共化」的長照2.0版,由政府主導長期照顧服務體系,建立可適用於全民的長照需求,財源則以遺贈稅、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等加以支應。至於朱立倫則提出「多元化」的長照模式,不宜全由政府機關買單,應讓公立或私立、平價或精緻、家庭或社區等並存,以符合長照的多元需求;財源部分則在現行健保體制下建立長照保險制度。仔細比較英倫的長照政見,不僅無法看出其明顯差異,反而出現下列四大盲點,亟待兩位總統候選人予以正視。 第一大盲點是未能釐清「社區式服務」的真義 。自《老人福立法》提出長照的三種模式-居家式、社區式與機構式服務以來,人云亦云的結果,「社區」成為最廉價不過的代名詞;《長期照顧服務法》多加了兩項服務 型態(綜合式或其他),但其定義卻更為嚴格,似已接近「機構式服務」。在長照政見中,「社區」一詞被政治人物徹底濫用了,如社區養老、社區托育、社區關懷等,卻從沒有人告訴我們,長照服務是如何的專業,包括醫療的、衛生的與心理的專業知識,沒人、沒錢、沒設備或沒有空間的社區組織怎能擔當如此重責大任?偏遠地區的社區功能普遍不彰,又如何推展此項服務?未來可否責成主管機關好好釐清相關概念,用語確定了才好談長照政策的內涵。 第二大盲點是未能認清「在宅養老」是當前與未來的主流照顧模式 。臺灣是重視親情的溫暖社會,無論如何,老人家都希望能夠「在宅養老」,畢竟每天看到孩子的快樂實非物質滿足所能比擬,因此聘請外籍看護工照顧長輩是最可行的辦法,但英倫為了擔心得罪我國勞工,大都採迴避態度。外籍看護工由於全天候的照顧、且以基本工資聘雇,乃是「性價比」最高的長照服務模式,短期間內,我不相信臺灣民眾願意見到外籍看護工退出台灣市場,到底如何解決此問題,請候選人好好表態。 第三大盲點是忽略了臺灣比例最高的小型長照機構未來生存問題。 小型長照機構係指5床以上未滿50床之規模,別小看這些小機構,其佔床數竟然高達九成以上,成為台灣長照服務的主角。由於過去曾發生若干弊端,政府對其管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