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世界大事」標籤的文章

2020國際移民報告 日本成為第二移民目的國

圖片
  2020年是不凡的一年,新冠肺炎重創了全球產業鏈,但移民投資熱潮卻持續不斷。 根據2019年聯合國經社部關於全球國際移民存量數據顯示,最受青睞的移民目的地國家,美國高居榜首,日本打敗加拿大,成為世界移民目的國第二名! 日本作為亞洲地區排名第一的留學國家,教育資源、師資理念也是享譽全球。除優質的教育水平外,其居住環境的安全性、便利性等也是吸引眾多海外投資家前來日本置產的誘因。 越來越多家庭為子女教育移民 根據2019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美國持續穩坐最大國際留學生生源國寶座,日本位居第二。移民原因排行榜第一名為“教育質量”,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為了子女教育移居日本,並進行資產配置,除了坐享資產收益外,子女還能獲得當地的教育機會,與國外學生公平競爭。不僅如此,全家還能享受當地醫療、養老等各項福利。 後疫情時代世界移民發展動向 作為醫療技術享譽全球的國家,相比較歐美國家疫情每況愈下,日本除積極開發疫苗外,更實行了免費全民接種!且包括持中長期簽證的外國人,日本政府更喊話,後期如有任何不適,政府全面負責! 日本的“搶人才大戰” 因老齡化及少子化原因,於2006年開啟了投資經營管理簽證,並於2015年4月1日正式更名為“經營管理簽證”。日本政府更加注重了申請人在日本經營並管理的職能,不僅是希望能吸引投資客,更是希望吸引高層次人才。隨著世界主要移民目的國的引智政策的提高,日本政府更於近幾年開放了高度人才簽證申請人數,預計2022年渴望達到2萬人次。 #移民快訊 #怡達國際優質推薦 #移民專家 #移民顧問 #日本投資移民 #日本經營管理簽證 # 日本移民

現階段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對手,而是一個過路人。

現階段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對手,而是一個過路人。 最近,Nikon退出中國,裁員兩千人! 很多人以為Nikon是被同行打敗,沒想到居然是毫無相關的行業。Nikon直接宣布破產的真相:受智慧手機普及的影響! 有一部很牛的科幻小說,名字叫做《三體》。裡面有句話,叫做:「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這句話真夠囂張跋扈,但卻充滿大智慧,說明了大趨勢,揭示了整個人類世界前進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比如,今年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的銷量急劇下滑,不過它們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美食團、餓了嗎? 等外賣。 比如,打敗口香糖不是益達,而是Line。在超市收銀台這個消費場景,過去顧客在排隊繳費的時候無聊就往購物車裡拿上兩盒口香糖,而今天大家都在看Line、玩電玩。 比如,共享單車,隨便騎,騎到任何地方,停下,鎖車就走,不用管。這個東西一出來,司機哭了。賣單車的店鋪、修自行車的小店,生意都一落千丈,關門是遲早的事情。 比如,消滅扒手的不是警察,而是Line、支付寶等支付。讓越來越多的人的口袋裡沒現金。 怎麼樣,大趨勢是很殘酷的,它殺人是不眨眼,也不會流血的,根本不見紅。 說聲對不起?不好意思,不關我的事,我根本沒關注到你,只是一個不小心,讓你倒霉了。這就叫:「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結語: 在這個跨界打劫、飛速變化的時代,你永遠也無法想像下個競爭對手,你也很難猜到新興的什麼行業就打敗了傳統的什麼行業。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個足夠開闊的視野,每當有新鮮事物發生、新興行業的興起的時候,多去思考一下,說不定想到的某些點,就串聯成線,就可以比別人早一點看到未來,早一點抓住機遇呢。 你不自我革新,不自我變革,就只能等著別人來革你的命! 既然「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買單」,同樣「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這是今天的狀況。

財政刺激當紅,真能成為救經濟的萬靈藥?

作者:胡賓霓 | 風傳媒 – 2017 年 1 月 28 日 上午 7:31  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不斷推出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措施以期提振經濟,但最終仍無法使增速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在央行的作用愈漸趨弱之際,市場聚焦便轉向政府的財政刺激上。 2016 年可謂全球貨幣寬鬆的轉捩點 ──Fed 於年底進行自金融海嘯以來第 2 次升息,點陣圖更暗示今年有望加速行動; ECB 雖將原訂於今年 3 月結束的 QE 延長至今年年底,但自 4 月起每月購買規模將縮減至 600 億歐元; BOJ 也將政策重心由資產購買轉向控制收益率曲線,雖目前仍維持以往購債規模,但未來不排除有機會逐步縮減或調高收益率曲線目標; PBoC 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大致延續以 MLF 操作以釋放流動性並降低降準降息可能; CBC 也連續 2 季按兵不動而未持續寬鬆,由以往經驗研判,今年不排除將跟進 Fed 升息。從各大央行的態度便可知曉,往年仰賴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的時代已過,據統計,去年全球政府支出已創下 2009 年來最快增速 ( 見圖 1) ,而 Trump 正式成為美國第 45 任總統,其大力主張減稅以及擴大基礎建設等措施,或暗示寬鬆財政刺激將成為全球下一個新浪潮。本文將透過分析美國、中國、日本及歐元區等經濟體以往財政刺激的效益,藉以評估未來各政府出台政 策的有效性。總體而言,短期內財政刺激雖能帶動全球經濟擴張,但長線而言效用恐逐步遞減,另一方面,寬鬆財政刺激或也將令各國政府債台高築並進一步打擊財政紀律,各國政府應當以結構性改革為主、財政及貨幣寬鬆為輔,才能使經濟保有穩定持久的增長。  美國寬鬆財政措施層出不窮,政府財政赤字屢創新高  美國當選總統 Trump 抨擊 Fed 低利率並力挺寬鬆財政政策,回顧以往,美國寬鬆財政政策時期屢見不鮮,但對經濟帶來的效用則表現不一,而留給後人更多的是龐大的財政赤字。下面我們將以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期間來瀏覽不同的財政措施效力。  1933-1945 年短期型積極財政政策: Roosevelt( 羅斯福 ) 政府為從大蕭條中拯救美國經濟,毅然決然採納凱恩斯經濟學,透過減稅、大舉借債、實行赤字預算並積極加碼政府開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隨後美國 CPI 增速從 Roosevelt...

川普禁七國人民入境 引發混亂和恐慌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禁令,不准難民進入美國,也限制七個穆斯林國家的人民入境。  (路透) 2017-01-29 04:28 〔中央社〕美國總統川普下達全面禁令,不准難民進入美國,也限制七個穆斯林國家的人民入境,今天在訪美旅客中引發疑惑和恐慌,有些人想搭乘飛往美國的班機時遭拒。 剛上任的共和黨總統川普昨天簽署命令,在四個月內停止接納難民,也暫時禁止敘利亞等七個穆斯林國家的人民入境。他迅速而堅定地履行競選時所作承諾,並表示此舉將保護美國人免遭恐怖主義之害, 這項禁令影響持有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和葉門七國護照的旅客。 路透社報導,此一行動引發中東與北非地區阿拉伯旅客的憤怒,他們表示這種作法侮辱人而且涉及歧視。此舉也引發各界批評,包括法國與德國等美國的西方盟邦、阿拉伯裔美國人團體和人權組織。 伊朗譴責這項命令是「公開侮辱穆斯林世界和伊朗民族」,並且誓言將報復。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遭美國鎖定的七個國家中,伊朗前往美國的訪客最多,2015年有約3萬5000人。 法新社報導,目前有超過100萬伊朗人住在美國。 根據國土安全部發言人,這項禁令也涵蓋綠卡持有人,他們原本已獲准在美國生活與工作。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綠卡持有人會受影響,但他們可以經由個案審查獲准入境。 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表示,已因這項命令阻止七名乘客搭乘班機,其中五人及時在他們出發前聯絡上。這七個人的身分、國籍和目的地並未公開。 在德黑蘭,兩家旅行社告訴法新社,他們已接獲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阿聯酋航空(Emirates)和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等公司指示,不要銷售飛往美國的機票給持有美國簽證的伊朗人,也不要讓他們登上飛往美國的班機。

美國升息 對大家的影響

●存款利息變高 美國「升息」代表「存款能生出的利息變高」,預計明年開始,美國利率會慢 慢走升,雖定存族利息不會馬上大增,在利率還有機會上升的條件下,「選機 動利率」或「向短天期定存靠攏」是賺銀行利息的兩大原則。 不過,因為錢存起來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息,所以民眾可能會比較少花錢,國內 商業景氣恐會受到影響。 ●貸款負擔變重 雖然目前利率仍低,但升息畢竟會影響房貸、車貸及信用卡利率上揚,尤其, 台灣人民的房貸占家庭所得比例很高,因此對背房貸的人來說,升息就有如惡 夢一般,一年利息恐增加支出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因此要思考提前還款的可 能性。 ●美元升亞幣貶 升息,是貨幣走強的訊號,也反映美國經濟復甦腳步穩健,全球資金都被吸引 往美元資產挪移。換句話說,存款戶會把錢從其他利息較低的國家換成美元、 移到美國當地的銀行。美元需求增加,進而推高匯率,想換美元就要快點出 手,到美國當地旅遊可能也要多備點銀兩。 ●進口商品變貴 日圓、韓元、新台幣等亞洲貨幣有可能再度引爆競貶戰,不過買入生產設備、 原料都以美元計價,對公司經營會有更大挑戰。 另外,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也可能帶動國內民生消費油、電、瓦斯,甚至名牌 包、高級服飾都可能變貴。 ●保險規劃停聽看 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這些終身險,其實就是先把一大筆錢存在保險公司,而 當時的利率越高,則保費會越便宜。另外,除了少數利率變動型的保單,在不 影響保障的前提下,建議別在現在利率最低的時候去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或 固定利率的年金險,鎖住低利率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新興市場有危機 美元走升,原本停在新興市場的資金將大量撤回美國,並導致新興巿場貨幣大 貶;同時,這些國家也會因為美元升值而造成償債成本提高,未來將承受沉重 的債務壓力,有新興市場基金部位的投資人可考慮贖回。 ●大宗商品走跌、黃金越來越不值錢 美元強升後,將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蒙上陰影,包括原物料、礦產、金 屬、能源價格未來走勢恐受壓抑。且市場資金可能從避險性質較高的黃金,轉 向美元,黃金價格有可能進一步走跌。 ●股票優於債券 高利率往往反映經濟成長動能強勁,股票可能會在升息循環中有理想表現,金 融業等特定產業甚至可能會因此受益,且借錢出來買股票的成本變高了,所以 熱錢會變少。 ●台灣央行會跟進升息嗎? 台新...

美國升息 對台灣人影響

美國升息 1 碼,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聯準會升息可為全球貨幣政策由寬鬆趨向中性的引線,投資人應該要警戒對股、債及房市的影響,不要等到氣溫降到 10 度,再買衣服,就來不及了。  孫明德表示,明年聯準會再升息,其他國家也跟著收錢,當大家都在收錢,對比先前各國央行都在印錢救經濟,全球可能慢慢浮現錢荒的跡象,如歐洲及日本央行不約而同的縮小購債規模,大陸也有錢荒的問題。  且在美國升息後,資金從新興國家向美元靠攏,在這樣的前提下,對台灣股、債市不利,他建議投資人要注意,資金潮堆疊出來的泡沫,有可能消風,當國內資金緊縮時,房市的價格破壞將加快。  台灣綜合研究院 15 日則發布 2016 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展望,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至 0.92 %,較原估 值 大減 1.14 個百分點,成為國內主要預測機構唯三不保 1 的預測,且 2017 年預估為 1.6 %,低於主計總處 1.87 %,更是為各機構最低水準。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認為,外需是台灣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現階段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全面衰退,已連帶衝擊國內廠商投資意願,觀察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其實並沒有顯著改善,下半年雖可望因低基期效應,帶來正成長曙光,但台灣經濟將還是緩步的趨勢不變,因此下調 2016 年經濟成長率至 0.92 %。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強調,國內經濟陷入泥淖爬不出來,以資金、人力都充沛的前提下,經濟起不來真是大笑話,所以這樣悶的台灣經濟,今年如果能保 1 就「阿彌陀佛」,他並提出救經濟三藥方,包括使用國營企業超額儲蓄、公營事業增加投資、提振民間信心及投資。  劉泰英說,國內超額儲蓄有 2 、 3 兆元,其中 1 兆元藏在中央銀行等國營事業變成「呆錢」,如果能引導成為「活錢」,政將不用舉債,沒有達到上限的困擾,就像台銀就有約 500 億元未分配盈餘,如果拿來放款、利率 2 %,一年收益就 10 億元,「躺著也能賺錢」。  他也強調,政府產業政策要更明確,才能讓民間有信心,進而帶動投資,「現在就連外國人對台灣也沒信心,外人直接投資水準簡直跟北韓一樣」。 台灣經濟研究院:資金泡沫恐破 股債房警戒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財政部將台灣列入外匯監控名單

(中央社華盛頓29日綜合外電)根據彭博,美國將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等5個經濟體列入新的貨幣觀察名單,表示這些經濟體的外匯措施將受到密切監控,以評估他們是否對美國提出不公平貿易優勢。 美國財政部今天在對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的修訂版半年報中做了上述表示,這項名單中也包括南韓和德國在內。 這5個經濟體符合根據美國2月立法以評斷不公平措施3項標準中的2項,如都符合3項標準,將引發總統行動與該國會談並尋求可能的懲罰。 在美國激烈總統選戰之際,這項對部分全球最大經濟體新的監督措施出現。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民主和共和兩黨參選人都對自由貿易優點提出質疑。 共和黨聲勢領先的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已承諾將宣布大陸為匯率操縱國。1050430

全球經濟似乎已陷入日本式停滯!

滙豐高級經濟顧問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周二表示,全球經濟似乎已陷入日本式停滯,經濟活動正緩慢萎縮,經濟增長和通脹都出現「脫靶」現象。這些令人想起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和以後時間里所遇到的困難,日本是「終極慢撒氣經濟」,很多問題目前正在其他地區重演,包括低債券收益率、銀行股價下跌和去槓桿。

歐洲央行ECB 暗示將在3月擴大刺激措施!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說,歐元區通貨膨脹比預期疲弱,暗示ECB已準備好在3月擴大刺激措施。 德拉基1日對歐洲議會表示,去年12月以來,歐元區經濟風險已增加,同時期新興市場成長前景烏雲密布、金融及商品市場波濤洶湧,地緣政治風險也加劇。 他指出,與ECB在12月貨幣政策會議時的預期相比,通膨動能「顯然較弱」。 ECB在12月初把購債計畫擴大到約1.5兆美元,力圖撐起低迷的通膨率。但這些措施,包括購債期限延長六個月、並把已是負值的利率降得更低,仍未滿足市場期待,以致股市重挫、歐元升值。德拉基接著在1月表示,將在3月開會時「再評估並可能重新考慮」既有的刺激措施。 歐盟統計局上周公布,歐元區1月通膨年增率升到0.4%,高於前月的0.2%,但仍遠低於ECB訂在略低於2%的目標。 德拉基1日指出,造成通膨率偏低的主因是油價下跌,但工資成長步調也比預期慢,預料未來通膨率仍會下滑。他說,綜合觀之,需「謹慎分析」通膨率降低「可能對未來的物價和工資的制定產生什麼影響」。 ECB決策者希望確定能源跌價不會拖垮工資和其他物價。 德拉基也列出一連串可能破壞歐元區經濟復甦的政策挑戰,包括新興市場動盪可能影響對歐元區出口的需求,以及政治上的變數,例如英國將舉行是否脫離歐元的公投。德拉基表示,協商出一個協議把英國留在歐盟,有助於提振信心。

瑞典將軍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要求士兵做好準備

國際緊張形勢加劇,就連傳統的中立國瑞典也開始積極準備了起來。 TIM MARCIN 2016/01/30 08:00 | 評論(16)A+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站1月28日報導,一名瑞典將軍警告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雖然瑞典已經近200年沒有經歷過戰亂,但這位高級將領依舊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在“幾年內”爆發。 根據該網站的報導,在一場軍方會議上,出席者收到了少將Anders Brännström所撰寫的一份文稿。 Anders Brännström在文中寫道:“我們從現在的國際形勢和戰略決策出發,得出了可能會在幾年內捲入戰爭的結論。作為軍人,我們必須集結所有軍力來應對這一政局變化。” 冷戰結束後,瑞典通常保持著中立的姿態,其軍事力量重點佈局於在海外作戰中提供援助。但是在Anders Brännström看來,情況已經變了。 根據瑞典英文新聞網站《The Local》的報導,瑞典軍隊的重心已經轉變到“有能力與具備實力的潛在敵人作戰”了。 《The Local》的報導並沒有提到Anders Brännström少將明確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發生,但報導說,Anders Brännström稱軍隊重心的轉變是為了“創造一個抵禦軍事攻擊的閾值效應,最終達到保護瑞典的目的。” 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讓瑞典越來越多地考慮加入北約(NATO),同時加強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一項去年的民調指出,41%的瑞典民眾支持加入北約,另有39%的民眾反對。而在2013年,支持加入北約的民眾還只有29%。 《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在1月27日宣布,“世界末日鐘”維持距離午夜還有3分鐘不變,這意味著世界仍處在接近核毀滅的邊緣。 該雜誌在新聞稿中表示:“讓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的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機以及包括朝鮮核試驗在內的核擴散問題,這些是影響世界末日鐘調整的主要因素。” (翻譯:張光輝;編輯:王立夫)

歐洲銀行財報爆地雷 德銀「恐成另一個雷曼」

from 作者:諶悠文 ╱ 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 年 2 月 13 日 上午 5:50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本周台股農曆年休市期間,國際主要股市出現新一波跌勢。由於市場擔心去年虧 損高達 68 億喪失償債能力,德銀股價 8 日重挫 歐元的德意志銀行(德銀)可能 近  10 %,成為全球銀行股,  尤其 是歐洲 銀行類股全面下跌的導火線。2008 年投 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引爆全球金融危機,投資人憂慮德銀「恐成另一個雷曼」。 德意志銀行為德國最大銀行,該行 1 月底發布財報,2015 年稅後巨額虧損 68 億 歐元(約 74 億美元),為 2008 年之後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歐洲其它銀行狀況 也不妙,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的財報也顯示,2015 年淨虧損近 30 億瑞 郎(約 31 億美元),也是 2008 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歐洲銀行業正處轉型和重整的陣痛期,加上官司纏身帶來沉重財務負擔,導致近 期財報數字不佳,引發投資人失望拋售持股。 近年來,操縱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等一連串醜聞令歐洲銀行業面臨法律訴訟,形成 龐大的財務負擔。例如,  德銀去年的法律訴訟費用達  52  億歐元, 2012  年以來的 支出累計高達  127  億歐元。              此外,全球經濟衰退、能源價格下跌等外部風險也使得挑戰更加嚴峻。今年以來, 市場對全球經濟疲軟的疑慮加劇,銀行業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同時,國際油價持 續走低,投資者對歐洲銀行業的能源貸款曝險也憂心忡忡。比如,荷蘭 ING 集 團公布對石油企業的直接曝險金額為 48 億歐元。另有消息稱,法國銀行業持有 的油氣類貸款曝險部位總計逾  1000  億歐元。 ...

人民幣,將一路跌到7元兌換1美元!!! 這,將不再是危言聳聽。

人民幣,將一路跌到 7 元兌換 1 美元 !!! 這,將不再是危言聳聽。 場景,拉到英國倫敦。 2015 年底,有來自全球 70 多國、超過 140 個媒體齊聚這裡,參加英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 Schroders )的年度論壇。施羅德首席經濟學家衛德( Keith Wade )列出 2016 年 3 隻黑天鵝: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貶值、美國聯準會開始收縮銀根和油價持續下跌,要大家線上直選最「黑」的一隻天鵝,票選結果答案竟是:中國。   沒想到,這隻黑天鵝在 2016 年一開始,就給全球經濟大震盪,更向全球宣示人民幣結束長期多頭的時代,正式開始。   因為 1 月第一週的 人民幣交易出現急劇貶值,連帶中國股市失去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引發全球股市 5 個交易日呈現雪崩式下跌,短短一週間,全球就蒸發約 2 兆 3 千億美元市值 , 創下有史以來開年單週最大損失紀錄。 但,這一切還沒有結束。   誰看空人民幣? 金融時報領頭,中國自己人更悲觀 《金融時報》率先預言,人民幣兌美元可能貶到 7 字頭,華爾街投行美銀美林也跟進,喊出人民幣中間價將在 2016 年底貶至 1 美元兌人民幣 7 元。最悲觀則是中國自己人,中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大膽看空到 7.3 元,貶值幅度達 15 %,這是迄今最看空人民幣的預測。連原先對人民幣最樂觀的高盛也被     迫改口跟進,將一年期目標價下修至人民幣 7 元兌 1 美元。   當人民幣兌美元跌到 7 比 1 成為市場共識,這背後意涵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即將到來。   屆時新台幣兌美元至少將貶值到 35.3 元兌 1 美元,油價將跌破 30 美元大關,比 2008 年金融海嘯後的價位更低。而整個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將會逐漸寒冷,因為人民幣大貶,將向周邊國家輸出貨幣學派始祖凱因斯最害怕的「通貨緊縮」。   「金融巨鱷」索羅斯( George Soros )表示,目前中國正在透過貨幣貶值輸出通貨緊縮(以下簡稱通縮),將問題移轉給其他經濟體,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 2008 年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嘯重演。   「債券天王」葛洛斯( Bill Gross )認為,人民幣...

專家:今年全球將出現金融危機

圖片
專家:今年全球將出現金融危機 發稿時間:2016/01/14 07:36 最新更新:2016/01/14 07:36 字級: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3日專電)法國興業銀行投資策略專家愛德華茲警告,今年全球將出現類似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機,歐元區的經濟可能崩潰。 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在倫敦演說時表示,新興市場出現的通貨緊縮及油價大跌等問題,將衝擊西方國家,但他們的中央銀行卻渾然不知情況的嚴重性。 愛德華茲指出,全球經濟的疲弱發展將造成美國陷入衰退,今年很可能重演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風暴,如近來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股價慘跌,油價幾乎快跌破每桶30美元,都顯示投資人對未來的恐慌。 他說,市場的情況還將進一步惡化,不僅股價會再走跌,新興市場的匯率仍持續弱化,美國企業因為美元匯率走強受到重挫。 對美國經濟,愛德華茲直言,美國有嚴重的信用擴張問題,企業利用融資買回庫藏股,這不是真正的經濟活動,美國的經濟情況很糟,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似乎完全不清楚,中央銀行官員也未能自前一次金融風暴中學到教訓。1050114

人民幣貶值風險 持續升高

亞洲貨幣在開年首日交易就開始貶值競賽,中央銀行外匯局長顏輝煌昨天表示,各國總體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高,今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而全球市場連動,亞幣波動大,新台幣匯價也會受到影響,不利經濟與金融穩定。他說,投資一定做好風險管理、做好可承受風險的準備,「最壞最好的打算都要有」。 今年開市亞幣競貶,貨幣大戰一觸即發。顏輝煌指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引發此波人民幣貶值。包括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大陸經濟放緩、美國大選、升息的速度及程度、歐洲寬鬆的規模、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等。 顏輝煌說,我國外匯存底高、零外債、經常帳順差,且國內金融體系資金相對充裕、流動性無虞,相對其他新興市場穩健,央行有信心也有能力能扮演好穩定市場角色。

異乎尋常的全球性焦慮

圖片
異乎尋常的全球性焦慮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 • 拉赫曼 15 年,世界主要權力中心似乎都彌漫著一種不安和不祥的氣氛。從北京到華盛頓、從柏林到巴西利亞、從莫斯科到東京, 政府、媒體和公民全都感到緊張和不安。 這種全球性的焦慮異乎尋常。過去 30 多年來,不管什麼時候,都至少有一個世界強國極為樂觀。上世紀 80 年代末,日本仍沉浸在長達數十年的繁榮之中,自信滿滿地在世界各地收購資產。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沐浴在冷戰勝利和長期經濟擴張的光輝中。本世紀初,歐盟 (EU) 樂觀自信, 發行了單一貨幣, 成員國數量幾近翻倍。而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期,中國日益增強的政治和經濟實力贏 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然而,就當前而言,所有的大國似乎都有些茫然,甚至是擔憂。我今年遇到的唯一有些例外的是印度 —— 該國政商兩界精英似乎仍然受到總理納倫德拉 • 莫迪 (Narendra Modi)  改革熱情的鼓舞。 相比之下,在日本,對名為 “ 安倍經濟學 ” 的激進改革方案的信心正在減弱, 人們不再那麼相信這種改革能夠真正打破該國的債務和通縮週期。 與中國持續的緊張關係也加劇了日本的不安。然而,我在今年年初訪問中國後得到的主要印象是,這個國家也感覺要比兩年前不穩定得多。中國政府輕輕鬆鬆實現每年 8% 或者以上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對國內金融穩定的擔憂正在積聚,夏季股市動盪就是例證。 然而, 不安主要還是源於政治領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比其前任更具活力,但也更不容易預測。官員和商人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在反腐運動中被抓 —— 反腐已經導致逾 10 萬人被捕。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全球產生了影響。當中國點燃大宗商品繁榮的時候,巴西 經濟就像一個被快艇拽著的滑水運動員一樣高速行進。然而,如今巴西經濟已沉沒于波濤下方, 經濟收縮 4.5% 。 巴西總統迪爾瑪 • 羅塞夫 (Dilma Rousseff)  深陷腐敗醜聞當中,並遭到了彈劾。 歐洲也很沮喪。今年巴黎遭受了兩場血腥的恐怖襲擊。隨著希臘瀕臨被逐出歐元區, 困擾歐洲大陸多年的經濟危機可能在明年 7 月達到高潮。與此同時, 作為歐洲政治和經濟標杆的德國現在則被逾 100 萬難民的湧入弄得焦頭爛額 —— 這些難民大多是為了躲避中...

世界銀行業 2008至今-7年間60萬職位沒了

分享從光明網01-01 19:10 世界部分最大型銀行的裁員風潮遠談不上結束。此前一直將員工總數維持在2010年峰值附近的德意志銀行已宣布,計劃2018年前裁掉2.6萬個崗位。其實,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銀行[微博]業已顯露精簡潮流,7年間總計流失的崗位數已近60萬。 花旗的裁員數量和力度都是業界領先 據彭博社收集的數據,從金融危機以來至2015年9月底,世界銀行巨頭中裁員力度最大的是花旗,已經有約13.5萬員工下崗,相當於裁員36%。緊隨其後的是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裁員量超過10萬,而比例達到了令人恐怖的53%,兩個員工中就有一個捲鋪蓋。 第三是美銀美林,7萬多人失去工作。此後是匯豐,6萬多人炒魷魚。意大利裕信為第五,近5萬人下崗。第六為巴克萊,該公司宣布已有4萬人離開。 老七是瑞銀,雖然絕對的裁員數量只有2.5萬,但比例卻高達29%。此後是摩根大通,也是裁員約2.5萬,而整體比例為明顯低得多的9%。 第九是法國巴黎銀行,裁員近2萬。法國興業銀行崗位流失1.5萬以上。摩根士丹利排名第11,也有近1萬人離職。德銀在裁員方面比較“仁慈”,但不久前剛剛宣布追加2.6萬。 2015年第四季世界銀行業巨頭所公佈的裁員量至少有4.7萬,加上2015年前九個月已裁減的5.2萬個,自2008年以來世界銀行業流失的崗位總數已接近約60萬。意大利裕信(UniCredit)已宣布,將再裁減約1.82萬個職位。裁員“大王”花旗已指出,計劃2016年至少再裁減2千個崗位,要知道花旗已將員工總數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2016年不可不知的四大市場風險

2016年不可不知的四大市場風險 一、英國脫離歐盟 天利投資:“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市場波動。 “英國脫歐”(Brexit)將是2016年較受市場關注的議題。市場目前仍輕鬆面對英國脫離歐盟的可能性,但當投資者開始注意到“理想”的結果並非必然時,市場往往會出現波動。 二、環球陷入通縮 麥格理:全球陷入通縮泥潭難以自拔。各國公共部門積極財政政策也許能重啟經濟周期,但也可能導致產能過剩,以及過度槓桿化,讓全球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通縮壓力加劇。如果美聯儲決定緊縮,全球的通脹就不可能上升。屆時,全球經濟、貿易和市場流動性都將承壓。 三、新興市場債務危機 伯南克:新興市場債務是當前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據惠譽數據顯示,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私人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將在年底達到77%,這可使到GDP增速放慢、使財政赤字惡化、給外匯儲備帶來壓力,使到經濟和金融系統面臨“下行風險”。 四、高收益債券現違約潮 天利投資:油價持續偏低可能意味著部分產油商即將倒閉,波及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在目前油價水平,一些高成本的產油商及基本面較弱的頁岩油生產商正在虧本。明年有可能會有一些實力較弱及成本較高的產油商倒閉。由於能源類別是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投資者有必要考慮有關影響。

金融時報: 7 大風險恐撼動經濟

圖片
016  年  01  月  03  日  04:10  工商時報  記者 蕭麗君 /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 7 大風險恐撼動經濟 全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發機率不大、不過一旦發生,卻可能撼動金融市場與經濟的事件,外界將之稱為「尾端風險」(tail risk)。金融時報整理最近幾周投資者與策略師的看法,列舉未來 1 年可能發生的「尾端風險」,包括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人民幣崩盤、美國通膨風險升高、歐洲經濟成長可能超越美國與英國脫 離歐盟等。 中國經濟 可能硬著陸 2015 年最令全球震驚的事件之一是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貶值,並進而導致全 球市場震盪加劇長達 1 個月期間,聯準會(Fed)因此還決定延後升息。 現今外界最大憂心是中國經濟放緩速度。由於中國當局目前正致力從倚賴基礎建 設投資轉型至擴大內需與服務,學者憂心如果在過程中,改革與經濟措施出了錯, 中國經濟崩盤恐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 金融時報列舉未來 1 年可能發生的「尾端風險」,其中包含人民幣崩盤。 人民幣暴貶,  花旗集團新興市場經濟部門負責人魯賓( David Lubin )提醒投資者應留意中國資 本外流的問題。 過去中國人行為捍衛人民幣匯價、積極干預匯市,導致該國外匯存底從 2014 年 6 月的近 4 兆美元縮減至約 3.4 兆美元,  魯賓警告,若中國外匯繼續減少,交易商將開始質疑中國政策彈性能否還能像以 前強勁,並可能迫使人民幣再度重貶。這對新興市場而言並非是好消息。 美國通膨 風險攀升 儘管新興貨幣重貶,特別是人民幣重跌,可以降低進口產品價格,有助抑制美國 與開發中國家的物價通膨。但這並非意味美國並沒有存在任何通膨風險。Insight 投資公司分析師蘭伯特(Paul Lambert)認為,今年美國薪資通膨增加將導致美 國雖然仍處在溫和成長環境,但緊縮貨幣政策速度可能加快,這將導致美元再度 急升,並使得資產市場波動加劇。 原物料價格 可能反彈 美元升值是引發原物料價格在 2015 年慘跌的主因之一。分析師指...